臨沂外國語學?!皞鞒屑t色基因、弘揚傳統文化”齊魯行研學活動
臨沂外國語學?!皞鞒屑t色基因、弘揚傳統文化”齊魯行研學活動
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,知行結合,最好的教育在路上。為了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傳統文化,臨沂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和臨沂外國語學校聯合,帶領2019級學生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。
為了確保本次研學活動安全、順利進行,臨沂外國語學校前期制定了“臨沂外國語學校齊魯行研學方案”、“臨沂外國語學校齊魯行研學應急預案”,召開研學專題會議,形成領導工作小組,落實好每一項工作。確定每40名學生配備兩名老師、一名基地教官、一位導游老師,隨車一名醫生。并按照學生自由、自愿,家長同意的方式進行組織報名。
研學第一課 整隊乘車 分房住宿
10月26日早8時,九輛大巴車整齊的排列在學校門口,各隊伍的同學們身著研學馬甲,整裝待發。8時50分,正點出發,帶著憧憬與希望向本次研學季度紅色教育基地——臺兒莊邁進。11時30分,各班級同學自行分配好宿舍,整理好衣物,12點30,愉快用餐。
研學第二課 臺兒莊古城
歷史上的臺兒莊是一座商旅所萃、居民饒給的運河名城,曾經“商賈迤邐,一河漁火,歌聲十里,夜不罷市”,被乾隆親筆御賜“天下第一莊”。而上個世紀30年代末的一場“臺兒莊大戰”,又稱“臺兒莊大捷”更是給這座歷史名城賦予了濃厚的愛國精神、紅色精神,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子們前來學習。
下午2時,九個隊伍分別在導游老師、教官、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臺兒莊古城。在“臺兒莊大戰故事館”里,導游老師帶領大家回顧了臺兒莊戰役的史實,臺兒莊外圍戰的艱辛,巷戰的慘烈,反擊戰的英勇,歷時一個月,臺兒莊的英雄們,用了5萬英烈的性命,殲敵2萬余人,才換來了戰斗的勝利。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,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。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,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,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,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。
在“臺兒莊大戰遺物陳列館”里,一件件戰斗遺物,再一次證明的戰斗的艱難與慘烈,臺兒莊人民在武器極度落后的情況下卻贏得的戰爭的勝利,也再一次證明了臺兒莊人民的民族抗戰精神。
研學第三課 運河古文化
臺兒莊運河被稱為“活著的運河”,全長42.5公里的臺兒莊運河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。而臺兒莊古城中有一段河,因其形如彎月,被人們叫做"月河"。它是1959年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改道城外時留下的,全長3公里。晚上7時,九隊學生分批次乘船夜游“月河”古運河。由于古街保存完好,而且生活氣息濃郁,真有回到明清時代之感。古運河邊至今猶存的駝家碼頭、郁家碼頭、王公橋碼頭、四十萬碼頭等,一律青石筑就,臺階錚亮,從中可見當年的繁華……
古運河的繁榮依稀可見,可是誰有知道運河自開鑿以來見證過多少血雨腥風?潺潺的運河水仿佛在訴說著仇恨與戰爭帶來的只有死亡和毀滅,和平才應該是我們不變的夢想……
研學第四課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
10月27日早8時,同學們又來到了臺兒莊紀念館繼續研學之旅。臺兒莊紀念館通過展覽館、書畫館、影視館、全景畫館四個展館的不同形式,讓同學們對臺兒莊戰役有了更全面、立體的了解與認識,進行了一場深刻地愛國主義教育。一張張照片、一件件遺物、一個個片段仿佛把學生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。從而才真正的認識到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。
研學第五課 無名英雄紀念幕敬獻花藍
上午11時,同學們列隊來到臺兒莊紀念館右側的無名英雄紀念墓。這里安葬著兩名為民族救亡、保衛家園而犧牲的兩位國軍將士。
2011年9月23日,在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西門城墻重建施工過程中,發現了兩具頭戴鋼盔的尸骨殘骸。2011年10月26日,通過山東大學人類學和考古學專家的雙重鑒定,確認逝者為中國籍男性骨殖,年齡分別在25和35歲左右,但名字無從考證。遺骸的發現既直觀地反映了當年大戰的慘烈,成為見證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重要證據,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誓死捍衛家國、慷慨赴死的不屈精神。學生代表向英雄敬獻了花籃。
10月27日下午2時半全體師生回到了學校,上交研學手冊,一天半的研學活動圓滿結束,“時間的長河流淌不息,沖刷不了我們對紅色往昔的懷戀。當年英雄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,今天已經鮮花朵朵綠草如茵。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。這次以“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傳統文化”為主題的齊魯行研學活動使隊員們對愛國主義有了全新認識,學生在游歷中,感受中華傳統美德,感受革命光榮歷史,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,隊員們對自己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對未來的行動也有了更明確的規劃,能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形成。